原创周冬雨刘昊然新片“旧东北”,21世纪最好的中国电影之一欢喜热播
电影《平原上的火焰》在时隔近四年后终于与观众见面,然而上映后的评价并不理想。豆瓣评分仅5.8分,票房预测约2000万,引发了不少争议。有观众尖锐点评,也有曾观看过原版的观众为其鸣不平。更让人感到惋惜的是,周冬雨这位曾捧得金鸡奖、金像奖、金马奖的三金影后,从《鹦鹉杀》到《燃冬》《朝云暮雨》,每一部作品的评分都未突破6分,票房更是未破亿。
不过,仔细分析这些电影,攻击的焦点并非周冬雨的演技。而之所以对《平原上的火焰》有着如此高的期待,除了周冬雨的影后光环,还有刘昊然这位中国影史首位票房突破200亿的90后男演员,以及热播曲《漠河舞厅》的加持。更重要的是,它背后有一个被认为能讲好东北故事的强大阵容。
东北电影王炸阵容未能带来文艺复兴,《平原上的火焰》由刁亦男监制,张骥执导,改编自双雪涛的小说《平原上的摩西》。刁亦男深谙东北的拍摄技巧,凭借《白日焰火》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,奠定了东北悬疑美学的基础。张骥也不遑多让,他的《东北偏北》曾入围金马奖最佳摄影奖,且作为赵本山春晚的御用编剧,其创作的小品《功夫》和《说事儿》两度获得春晚一等奖。而双雪涛,作为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,他的作品也在文学领域大放异彩,《平原上的摩西》不仅改编为剧集,还入围了多个国际电影节。
正因如此,许多观众对这部讲述东北故事的电影充满了期望。然而,东北故事并非仅仅凭借强大阵容就能成功。余华曾说,东北文学自带一股萧瑟感,冰天雪地的环境、废弃工厂的遗址、下岗职工的生活……这些特征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,且成为了东北独有的文化标志。近年来,东北题材在影视市场中逐渐受到青睐,许多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,如《漫长的季节》便稳居豆瓣评分9.4分,成为国产剧评分的新高。
然而,提到东北电影的经典,《钢的琴》无疑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。戴锦华教授在《戴锦华大师电影课》中曾称,这部成本仅500万的电影是21世纪最好的中国电影之一。影片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,原钢厂工人陈桂林为了维持生计,组建婚丧乐队,并为争夺女儿抚养权展开了一场艰难的奋斗。这部电影带有浓厚的东北本土喜剧色彩,幽默而接地气的外表下,藏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思考,体现了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。
《钢的琴》不仅仅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怀念,更是对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人们的深情告白。在这个故事中,人与时代的挣扎、梦想的破碎与重生,构成了最打动人心的情感基调。正如东北故事如今越来越受到认可,它所传递的不仅是地域的伤痛,更是时代的普遍痛点,逐渐蔓延至更多人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