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浪费份子钱,周冬雨、刘昊然还在演燃冬
四年后终于归来,内容删减11分钟,《平原上的火焰》依旧带着话题性,但再强的热度也难掩其本质的难看。
改编自双雪涛的《平原上的摩西》,原著采用拼贴式叙事,通过拼图方式呈现东北在时代变革中的变化。小说探讨了下岗潮、个体破碎、社会众态和体制变化,既有对过去的反思,也有对未来的寄望。有人被无情淘汰,有人艰难挣扎,有人借势腾飞。烟盒上的平原分割了过去和现在,摩西划开这段历史,让未来的东北得以振兴。因此,悬疑故事只是表面,背后隐藏的是这些深刻的社会问题。
然而电影版导演将摩西改成了火焰,把宏大的时代背景缩小为个人故事,片中还抛出只要相信,海就会为你打开这种话,显得格外不对劲。因为东北已不再是叙事的主题,变成了背景。故事的主线变成了小城里的倔强少女与叛逆男孩的迷茫,青春时那种无处安放的痛苦,成年后则是丧气的日子。
庄树整日无所事事,要么打架要么胡混;李斐想要逃离小城,每天都在寻找出口。当这两个人同框时,情感纠葛反而成为了主线,甚至还出现了八年前没亲上嘴,八年后亲了两次的契诃夫式套路,简直荒谬至极。
改编失去了原著的时代感也就罢了,只要悬疑性还在,也许还能接受。但令人失望的是,电影版根本没有呈现原著中的意外巧合、戏剧冲突和环环相扣的情节,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也几乎被抹杀,细节铺垫几乎为零。最后呈现的只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,案件发生、调查迷案、李家父女误卷入其中,蒋不凡误以为他们是凶手,结果他为此牺牲,父女躲避了八年后,庄树重新调查,找到了他们,真相大白,整个故事没有一点反转,情节被大大削弱。
除此之外,电影还有第三个致命的缺陷。原著中,庄树和李斐在湖心见面,聊完平原分割湖面的摩西之言后,故事戛然而止。到这里,所有的事情都已经交代清楚,不需要再说明人是否被抓,结局留给读者想象,这样的结尾非常好。
然而,电影偏偏加了多余的戏份。坏人当然要受到惩罚,但可以参考小说的结局。像《漫长的季节》那样,结尾加个字幕就行。电影却不懂得留白和减法,反而加了半小时的废话。庄树、李斐、孙天博的三角恋被拉长,而孙天博想强上李斐被反杀的戏码简直狗血。李斐在父亲自首,自己走投无路只能找庄树时,不停地问庄树平安夜为什么没来和你觉得我漂亮吗,完全疯癫,接着还演出了一个差点成型的殉情场面,实在是无法忍受。
本以为这就该结束了,准备出现字幕,结果电影又闪回到八年前,刘昊然和周冬雨在玉米地里放火,倒是与片名的火焰呼应,但观众看得痛苦不堪,俩人却乐在其中。
《平原上的火焰》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碎。近年来,东北工业城市背景的题材很流行,而《平原上的摩西》本身有着扎实的故事基础,本应飞得更高,却最终轰然坠地,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这一刻显现得淋漓尽致。